又是一年清明时
缅怀英烈寄哀思
让我们一起
深切缅怀英烈先辈
追忆英烈遗志
弘扬英烈精神
英雄志、忠骨魂
祭奠,是为了更好地前行
前行,续写未竟的伟大事业
让我们一起致敬疫情中的“逆行英雄”
致敬在中国革命、建设、
改革历史进程中
英勇献身的英雄烈士
又 是 一 年 清 明 时
清明
点击下方图片,一起为烈士献花,追思烈士英勇顽强、不怕牺牲、无私奉献、忠诚为民的崇高革命精神。
清明节的习俗
寒食节期间的习俗,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。
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。上古时候,家中有人去世时,只挖墓坑安葬,不筑坟丘标志,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。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,将祭祖安排在墓地,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。战国时期,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。
民国时期,清明节这天,除了原有的扫墓、踏青等习俗,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,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。受汉族文化的影响,中国的满族、赫哲族、壮族、鄂伦春族、侗族、土家族、苗族、瑶族、黎族、水族、京族、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,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。扫墓祭祖、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。
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。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(早清明,晚寒食)。有些地方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。官吏回乡扫墓,时有耽误职守的事,唐玄宗颁布政令解决假期的问题。
壹
踏青
又叫春游。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。四月清明,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。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。
“踏青”又叫春游
踏青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。三月清明,春回大地, 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。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。
清明节是之一,在仲春与暮春之交。清明一到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,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,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即陶冶情操,又促进了身心的健康。于是,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云打卡,云拍照吧!
快动动手指,点击图片或微信扫一扫下图左边二维码进入游戏,制作自己的打卡海报吧!
贰
蹴鞠
鞠是一种皮球,球皮用皮革做成,球内用毛塞紧。蹴鞠,就是用足去踢球。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。相传是黄帝发明的,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。打马球,也是端午之戏之一。
叁
荡秋千
它的历史很古老,最早叫千秋,后为了避忌讳,改之为秋千。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,再拴上彩带做成。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。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,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,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。
肆
植树
清明前后,春阳照临,春雨飞洒,种植树苗成活率高,成长快。因此,自古以来,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。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“植树节”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。
伍
放风筝
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。每逢清明时节,人们不仅白天放,夜间也放。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 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,像闪烁的明星,被称为“神灯”。过去,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,便剪断牵 线,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,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
陆
扫墓
清明扫墓,谓之对祖先的“思时之敬”。其习俗由来已久。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,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,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。“烧包袱”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。
柒
插柳
清明节,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。清明插柳戴柳有一种说法:中国人将清明、七月半、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、索讨多多的时节。受佛教的影响,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,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,把柳枝称为“鬼怖木”。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中写道:“取杨柳枝著户上,百鬼不入家。”清明既然是鬼节,值此柳条发芽时节,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。
捌
清明冷食
在山东,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,莱阳、招远、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,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。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,据说吃了眼睛明亮。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。
来源:南宁新闻网综合网络
编辑:唐秋艳
校对: 韦玮
责编:罗宁
值班编审:汤洁葵
进入南宁云客户端
南宁权威新闻资讯第一时间获取
小新推荐
想上二、三中必看!南宁公布中考方案!
关注|南宁中小学招生办法公布!
约起|壮族“三月三”,武鸣精彩活动让你嗨翻天
南宁新闻网官方抖音号 (nnnews)与您一座城、一条心, 请 关 注我们,了解更多南宁大事小事,小新在抖音等着你哦!
发表评论